你覺得肩頸酸痛是不是一種病呢?
小米曾經有過因肩頸痛,完全無法好好睡覺的經驗,肩頸痛雖然不是什麼臟器功能異常的疾病,但是身體發出嚴重警訊的一種身體疼痛,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現在人每天不是在電腦前面,正在滑手機,就是癱懶在沙發上!
下面就跟想跟大家分享那一年我肩頸痛的悲慘經驗,我至少看了7.8位醫生...
第一位家醫科醫生跟我說是落枕,開了肌肉鬆弛劑和止痛藥給我,吃藥的時候,疼痛有稍稍減輕,但後來藥吃完又痛;第二位骨科醫生跟我說我可能椎間盤突出,但照了x光沒有,後來說可能是肌肉僵硬,要我熱敷;第三位復健科醫生說是頸椎弧度不對,要進行復健,用頸椎牽引機吊脖子(如下視頻),結果吊完隔天,我整個肩頸和頭劇痛。
西醫求助無效,後來我看了三位中醫,第一位健保針灸,說是肌肉僵硬,是舊症,要慢慢治,連續去針了三週,每天去針的當下有舒緩,回家就感覺痛痛的...;第二位中醫是自費氣功,說我頸椎有舊傷,需要看個三次,把傷氣帶出來,結果三次看完,沒有任何感覺,第三位是自費針灸,很有效,會有大概兩三個禮拜完全不會痛,但之後會復發...
和頸椎痛糾纏了太久,人說真的有點厭世,每天到了睡覺時間都覺得很恐慌,怕今天又會痛得睡不著,所以,我開始上網查詢資料,看看有沒有人有一樣的身體情況,最後,找到了台灣脊骨神經醫學的網頁,接受了推薦,找到了脊醫博士,去調整脊椎(不是推拿),才真正得到了舒緩。
博士提醒,我的疼痛是來自於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疼痛,日後要多多注意姿勢。
痛怕了的我,很聽話,回家就開始找相關的姿勢正為的資訊和課程,直到前陣子,我才知道,我的這個症狀叫做上交叉綜合症,需要透過日常姿勢的修正和一些伸展鍛鍊,才有辦法讓疼痛不再發生。
上交叉綜合症是一個很常見的錯誤姿勢,不信轉頭看看身邊,很容易就會見到正以這個姿勢在工作的同事。
當非常專注認真盯著螢幕,忘記身體姿勢的時候,人們會不自覺得將頭往螢幕方向延伸,延長頂出下巴,肩膀往前,歪曲背部,眼睛、下巴、頭、頸、肩和上肢看起來好像獨立在工作,但人體是很複雜的關聯結構,這些部位只要人沒有用意識給姿勢指令,他們相互協同的出來的就是這個容易讓肩頸疼痛的姿勢。
人的頭大概是一個保齡球那樣重,當把頭伸出去,但頭又不能斷掉的前提下,我們的頸椎和肩頸附近的肌肉都在用力拉住頭,長時間下來,這個頭部前傾且圓肩的姿勢,對頸部周圍肌肉造成非常大的壓力,嚴重會使所有其他周圍的肌肉失去平衡。
細部來看的話,頸部和肩部的背部肌肉和胸前肌肉在過程中一直維持緊繃,同時導致頸部和下部肩部的肌肉的維持在一個鬆弛無力的狀態,“過度緊繃”和“鬆弛無力”區域形成的“x”形狀,因此稱為上交叉綜合症。
上交叉綜合症是一種因不當姿勢造成的一連串肌肉骨骼位置的不正確作用的綜合症,通常不會在一兩天內感覺到疼痛,但肌肉會開始疲勞累積,但是人們可能因為忙碌和專注,忘記了關注肌肉疲勞,等到嚴重的肩頸部疼痛發生,已經都是肌肉過度緊繃,肌肉僵硬,失去彈性的情形了,疼痛通常會伴隨頸部或肩部運動範圍開始出現限制發生,更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出現頭痛。
就像之前小米還沒找出病因,疼痛最嚴重的時候,連搭三、四個小時的車,也坐立難安;加上,晚上睡覺肩頸都無法感到放鬆,真的很痛苦。
所幸,得到正確的診斷,以及上了一些日常姿勢調整的課程後,肩頸疼痛才漸漸消失在我的生活中
這種疼痛,不是像感冒那樣,靠醫生給藥就可以得到完全治癒的症狀,而是需要在日常,關注自己身體位置,透過有意識的自我提醒,才能達到治療和預防的效果。
現代人每天看電腦和手機的時間那麼長,我相信和我一樣痛起來的人一定不少,所以我想要把日常姿勢的注意事項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有相同問題的人,有所幫助。
以下是我姿勢課的筆記中,關於使用電腦的正確姿勢:
- 調高辦公室的椅子到膝蓋成90度的高度。
- 坐在椅子上,擺正骨盆,想像腹部和背部都是有意識的,不要垮著坐。
- 配合椅子高度,將電腦螢幕墊高,讓眼睛可以平視電腦螢幕(上下20度)
- 把鍵盤拉近身體,不是讓身體去靠近鍵盤,你的手放在鍵盤上的時候,手肘貼近身體,並且手肘自然呈現90度。
- 感覺打開胸口,左右延伸鎖骨,固定後方肩胛骨位置(避免圓肩駝背)
- 提醒自己把下巴收回到感覺可以夾住一顆蘋果的位置,感覺耳朵在肩膀的正上方。
- 使用電腦的習慣,則是建議每15-20分鐘休息五分鐘;主動進行一些伸展活動,特別是針對肩頸胸部的肌肉。
- 固定的姿勢過程中,適當的休息,或者每日有適當的從事30分鐘的全身性運動(ex散步、游泳等),肌肉就會自己去調節。
最後,記得上交叉綜合症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可能是花了數年時間都不自覺得維持在這類不正確姿勢,所以當疼痛已經到我們無法忍受的時候,都算是蠻嚴重的了,我要會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自我提醒,意識身體位置,才有機會慢慢把身體糾正回正確位置。
直到現在,如果上班太認真的時候(笑),小米還是會感覺到肩頸頭好像又要痛起來了,所以如果和我有一樣的問題,一定要多多關注自己的身體,聽聽身體發出的訊息。
疼痛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以上僅為個人經驗,有類似疼痛問題的朋友,請務必先尋求專業醫生的診療與檢查,判斷確切的致痛原因,才能真正的解決疼痛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