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台灣的電視節目了?
我很久沒有收看台灣的電視節目了,不管是綜藝還是戲劇;因為看的少,也就對於電視金鐘獎無關心,反正入圍的藝人不認識,或者是入圍的節目沒看過,金鐘獎之於我,變成很沒有參與感的台灣電視年度盛事。
今年也一樣,是參與感很低的一年,但我卻很乖的坐在電視機前面,收看金鐘獎頒獎典禮,只因為終身成就獎的獲獎人,是陪著我長大、陪著台灣人的小燕姐。
台灣在1962年左右,家戶才開始有電視,而張小燕在家戶有電視之前,就是很有知名度的電影童星,1968年後,她開始主持電視節目,作為電視公務員,在台灣電視上班,到現在已經超過50年了。
第54屆金鐘獎的主持人,是小燕姐的徒弟黃子佼,他在頒獎典禮前兩天,透過臉書發起了一個很有意義的發文接力活動「#一人一張小燕姐 #終生成就獎」。
在臉書只要搜#一人一張小燕姐這個tag,就能看見好多老照片,看著這些老照片,那些年,看台灣綜藝節目的回憶就回來了!
我的這一代,有一點點特別,經歷了台灣從無線電視進到有線電視的過渡。回想,小時候打開電視,只有台視、中視和華視,那時候只要是喜歡看電視的人,誰都一定有看過小燕姐的節目。
從好彩頭、綜藝萬花筒、娛樂星聞-小燕有約,之後就是國高中時期的超級星期天,為了超級比一比和超級任務,每個週日都在電視機前面一起「Super!!」。
後來有線電視(第四台)合法化,電視頻道數量爆炸,小燕姐也走向有線台,印象深刻就是TVBS的小燕WINDOW(娛樂新聞),之後,大概到了我大學左右,小燕姐的訪談節目—小燕有約,都很好的收看了,看著小燕姐訪問那些平常熟悉的藝人們,用溫柔打開他們的故事,然後,煲成一碗勵志又暖心的雞湯。
後來,還有百萬小學堂、一些歌唱綜藝節目、女王密室等等的,但我就沒有按時收看了,偶爾轉台會停下來看的,還是訪談性質的SS小燕之夜,她總會在訪談結束後,唸一小段文字,作為送給今天訪談的人的話,可能是鼓勵、可能是安慰,可能只是紀錄,但總的來說,都很溫暖和正能量。
除了這些電視節目,小燕姐主持的廣播節目,也陪伴過我K書的日子,「是什麼聲音呀?燕子呀!」,細數回想,從電視到廣播,再到各大頒獎典禮,跨年活動,小燕姐都沒有缺席台灣人的日常。
我很愛看小燕姐的頒獎典禮,她領獎時候說的話,很有她自己的風格,很有溫度很溫暖,會讓人笑出來,然後不知道怎麼笑著笑就哭了。
前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出席第2014年25屆金曲獎,代替先生彭國華領取「特別貢獻獎」;那個晚上,她親吻過獎盃,把獎盃抱得好緊,忍住眼淚,一會兒才用顫抖的聲音,開始說領獎感言。
小燕姐的先生是幕後人員,不是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在這之前,我沒有見過他一張照片,但卻可以透過她這不到五分半鐘三百多字的談話,想像出這個對音樂充滿熱情的音樂工作者,對台灣音樂圈的貢獻;簡簡單單帶過得幾句夫妻相處,和彭先生之間的那份夫妻情深,就漫延了整個頒獎典禮現場,讓每個人都紅了眼眶。
今年小燕姐已經71歲,她來到54屆金鐘獎的現場,領取了屬於自己的終生成就獎。
她的感言,用大概7分多鐘帶過自己的演藝人生,但聽下來是滿篇的感恩和感謝,真的成功的人,是低調的謙虛,時懷感恩,將功勞歸功於他人。
接著,94歲的媽媽雍容高雅的出場,與小燕姐分享演藝人生的最高榮耀。我不知道大家看這一段是什麼感覺,我自己的話,隨著個人邁入大齡,驚覺爸媽變老後,就很在意長輩的健康,看見94歲的張媽媽這個健康有活力,我就哭了。
71歲的小燕姐,領獎感言的最後一段,真像個孩子開心的說著:「我覺得今天這個獎,我爸爸是最高興我得到的,因為我答應我爸爸,我遵守我的承諾,我不會變壞,他曾跟我說『你要受人尊重,你要先自重,不要要求別人,不要錦上添花,要雪中送炭。』答應媽媽要照顧得漂亮,我做到了!」,在五光十色的演藝圈走跳66年,堅持守住和爸爸的承諾,好棒的小燕姐。
小燕姐感言中,有一段是這樣說的:「我要非常謝謝電視機前的觀眾,忍受我很聒噪一起笑、一起哭,謝謝你們這些年來,打開電視讓我到你的客廳,希望讓你們人生的某個階段都有我的陪伴。」,為她和台灣電視觀眾的關係,下了最佳的註解。
國修老師還在的時候,說過『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小燕姐,謝謝您一直把歡笑和溫暖分享到台灣觀眾的客廳,謝謝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